CENACE在文件中写道,风电站和光伏电站的间歇性发电影响了国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影响]供电的充足性、质量和连续性,这些技术 无助于调节系统或电网惯量
哈密高新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 正在运行的哈密弗光聚光光伏电站。今年以来,哈密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围绕建设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推动能源利用绿色转型提速。

在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内,随着国内优势企业陆续入驻从事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开发,一个集产业配套设施齐全、单体规模最大、组件类型最齐全的光电基地正在形成。哈密高新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 哈密弗光聚光光伏电站,工人正在检查登记光伏板运行状况。刘亚辉 摄据了解,华电石城子220千伏光伏汇集站,总投资1.35亿元,共接入三峡、大唐、天润、国华等20家光伏企业共26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54万千瓦,该汇集站作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光伏电站接入送出工程,为哈密光伏能源送出提供了可靠通道。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石城子220千伏光伏汇集站站长杜忠强说道:我们按照公司整体的工作进度,每周每月完成,设备按照整体的公司要求,开展专项的设备治理工作,加强设备稳定运行,加强全面的分析。聚光光伏电站单位装机发电量比普通光伏电站要高20%左右,今年以来企业抓住太阳辐射强的优势,通过现场管理,整体发电量提高了15%左右。
刘亚辉 摄进入五月,随着气温上升,光伏电站进入到了发电高峰期。杜忠强表示,汇集站主要是把光伏站的电能进行汇集升压,汇集完之后将35千伏的低压,升压至220千伏统一送至750千伏哈密变电站。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那么,预期中的光伏爆发性反弹又成色几何?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认为,两个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光伏本身的需求较为稳定。疫情期间对现金流的要求肯定是比平时高一些,但目前我们觉得问题不大。公司称,由于国内电站项目无法按期开工,部分背膜及组件订单出货受到影响。揭秘产业链降价逻辑近期,光伏产业链密集降价。
晶澳科技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一季度业绩同向上升,实现净利润2.5亿~3亿元,增长189%~247%。此外,通威股份也在4月18日下调了单多晶硅电池价格。

协鑫集成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亏损1.2亿元~1.5亿元,公司解释,受疫情影响,公司上游供应商复工时间普遍延迟,交通运输受限,原材料价格及物流成本上升,客户订单交付受阻。单晶P型158.75硅片价格从3.17元降至2.83元,降幅10.7%。钟宝申介绍,目前,美欧日韩地区的疫情总体是受控的,疫情对这些地区的业务总量影响不会特别大,但其他新兴地区今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大,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稳定,进而影响到当地光伏市场的发展。当前的疫情虽然会导致生产经营出现减缓或停滞,但项目真正因此取消或需求萎缩的情况并不多见。
不过,从前述组件厂商反馈看,公司目前仍处于满产状态。一位受访的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疫情之下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一、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上述组件厂商人士说。上述上游厂商人士进一步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受疫情影响需求降幅比较大,装机热情度不高,产业链降价就是为了给电站运营商让出利润,刺激下游需求。
今年初,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宣布扩产计划。同时,部分原辅料短缺,造成制造成本偏高。

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达98.6GW,但当年的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仅为30.1GW,全球70%以上的新增装机来自于海外市场。疫情之下还有希望除了此次疫情外,光伏行业近年还遭遇过一次大的需求萎缩。
目前,光伏板块龙头已触发一轮39%~44%的调整,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也从年初至今下调了约5%~10%。疫情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但也给行业重塑整合及落后产能出清带来了机会。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0年一季报或一季度业绩预告,行业分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从国内及海外需求看,产业链厂商普遍预测较为乐观,认为国内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40GW左右。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通威股份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电池片环节降价的影响,去年同期,电池片价格处于高位,单瓦盈利在0.2元以上。公司解释,一季度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出货量同比增加,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提高。
据其判断,在终端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组件厂商向上游发出的订单会有所减缓,电池片和硅片环节可能有部分厂商面临库存压力。言下之意,疫情带来的行业洗牌已经开始,而一、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
在531新政影响下,光伏需求端的预期影响是接近50%的装机市场直接归零,这也直接引发了光伏板块股票一轮近50%的深度调整,板块内公司调整的持续周期达到2.5~4个月,产业链价格在随后的1~2个月也发生了近25%的调整。个中原因与产业弹性及订单周期有关
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0年一季报或一季度业绩预告,行业分化的趋势已经显现。文件要求暂停下发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各地在国家发文启动普通地面电站之前不得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地面电站。
最近一周多,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价,现在大环境不太好,部分市场需求萎缩,行业龙头主导降价是希望借此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行业集中度。不管是硅料还是电池片环节,都会进行新一轮的洗牌,现在的落后产能还比较多,集中度不高,降价过程是早晚要经历的,而且早经历比晚经历要好。但对于疫情,行业的共识很明显――只要挺一挺,熬过这几个月一定会好起来。产业链预见到的需求反弹,更多是考虑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刺激因素,光伏电站的金融属性较强,且光伏建设容易承接更多资金,各国政府如果想快速拉动经济产值,特别是借机改变本国能源结构的话,这将是一个好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通威股份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电池片环节降价的影响,去年同期,电池片价格处于高位,单瓦盈利在0.2元以上。记者注意到,在当前的产业链集体降价中,组件环节的降幅相对较低。
多位受访人士反馈,行业实际上已预判到会迎来一轮降价,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需求下降让降价过程来得更早,有利于行业整合重组及落后产能出清。PV InfoLink数据显示,近期国内单晶PERC组件价格在每瓦1.6~1.65元之间,下半年交货的组件也开始出现低于1.6元的报价,下半年交货的海外组件价格随之走跌至每瓦0.198~0.21美元。
组件企业也表示,目前公司现金储备较高,资产流转速度较快。疫情期间对现金流的要求肯定是比平时高一些,但目前我们觉得问题不大。
伴随降价,单瓦盈利性已较去年降低。该人士认为,疫情期间,光伏企业要拼成本、拼综合竞争力,只要熬过去,市场是怎么下去的,还会怎么回来。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叠加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不少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光伏需求有可能迎来爆发性反弹。
但是,比照消费情况看,此前有不少观点预测,复工复产后,国内消费可能迎来报复性反弹,然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并未如约而至。公司称,由于国内电站项目无法按期开工,部分背膜及组件订单出货受到影响。
疫情引发的悲观需求预期已在光伏公司股价上有所反应。产业链的反馈显示,国内光伏行业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平价,主要是因为组件之外的非技术成本偏高,包括财务费用、土地费用和接入并网的隐形费用等,其中,财务费用占大头。
由于2019年的基数较低,该预测值的增幅超过30%。与市场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从业者的心态更加乐观。